关闭

协会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湖南工美行业最新动态
  • 戴清升《石菊假山》
  • 釉下五彩瓷盘 邓文科《
  • 木板烙画 《天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美博萃 > 会员论文会员论文
浅谈邵阳刻瓷艺术
刘金铎

    一、 刻瓷艺术的历史

    刻瓷在中国,作为工艺美术门类中一门独立的艺术,经过长达百年的发展历程,已日趋成熟。如今,它已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手工艺中最耀眼的文化瑰宝。
    刻瓷,是绘画和雕刻的结合,是用一种钻石制成的金刚刀或合金刀在瓷板、瓷器的釉面上,錾刻素描、中国画、图案等的技艺,有人形象地将其比作瓷器上的“刺绣”。它是绘画与雕刻的深邃结合的技艺,是以刀代笔的书法绘画,常用于表现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书法等众多题材,技法独特、别具韵味,被誉为“神奇的艺术”。
    远古的甲骨刻字、青铜铸雕,秦汉的刻剥玉,唐宋元明清的木雕、牙雕、石雕等,都对之后刻瓷的萌生起着催化和引发作用。据记载,清朝已有专门从事刻瓷的行当,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未引起世人的注意。一直到乾隆后期,朝廷因需特意设置了“造办处”,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工艺品。由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推举,镌刻书法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甚至已有人能用钢刀在瓷板上或其他器皿上雕刻山水、花鸟、草虫等绘画作品,且栩栩如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到了这一时期,刻瓷才真正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独立的瓷器装饰艺术。同治至光绪年间,北京的书画家邓石如等人,集国画、版画、油画、素描之长,把中国画讲究的笔墨、气韵、空灵和西洋画讲究的点、线、面、黑、白、灰巧妙地融于刻瓷技法之中,使作品既保持了金石韵味,又具有笔墨淋漓的水墨妙趣,促进了刻瓷的发展。
齐白石.jpg
刻瓷《齐白石》  作者:刘金铎
齐白石.jpg
     二、 邵阳刻瓷的技艺特点
    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在我的家乡,湖南邵阳---一座历史古城,西周召伯,甘棠布政;春秋白善,垒土筑城,距今已有2500余年,旧名宝庆,世代流传着一种以瓷为纸 、以刀代笔的独特民间绝技 ,它就是邵阳刻瓷。邵阳刻瓷源自古老的“剥玉”和“号碗”,于清同治年间传入邵阳。据《邵阳府志•乡土志》记载:“咸丰4年,邵阳城手艺最好的锯碗匠刘豋聪投奔湘军,同治7年追随曾国藩到直隶,当差期间拜师直隶画师邓石如学习山水绘画和刻瓷技艺。同治12年,刘豋聪被朝廷遣散回邵阳,在城内皇恩寺开了一家刻瓷店。从此,刻瓷成为刘家维持生计的祖传绝技,至今传承了5代、140多年”。
    我自幼随父母学习刻瓷,耳濡目染,深谙祖传刻瓷精髓,经过多年反复创作和实践,认真学习中国工笔山水人物花鸟画和西洋画的真谛,吸取北京、山东、江苏等地南北刻瓷门派的不同创作风格和刻瓷技法,将祖传的“邵阳刻瓷”技巧与钻刀法、双勾法、刮刀法融会贯通,独创出一套独具“邵阳刻瓷”艺术特色的“游丝点刀法”,形成了邵阳刻瓷的特有风格。
    邵阳刻瓷的主要工序是:在选择好的瓷器上用笔先画好花鸟虫鱼或山水人物的墨稿,再依据墨稿或线条纹路,用小木锤敲打不同刀口(尖刀、平刀、斜口刀),使之在瓷器表面形成不同的点和线,构成所要表现的画面或字体。深色瓷器表面不需要着色,利用釉的颜色和瓷胎的白色形成画面的黑白灰,白色瓷器则在雕刻后按照创作的构想填墨着色,最后进行抛光打蜡。而目前“游丝点刀法”所能达到的超写实艺术效果,可以令肖像非常逼真,皮肤肌理、毛发质感、人物神态等各个细节,真正做到“触有手感 、观有笔墨”,既有“金石趣”,又有“笔墨韵”。    
    刻瓷最难掌握的部分则是在整个雕刻过程中的不可修改性,这不单单需要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还需要在雕刻之前首先形成构图,做到胸有成竹方才动手。而对每一种瓷器的硬软度也同样需要把握准确,力道运用稍有偏差,瓷器就可能破损或破碎而前功尽弃。
乔布斯.jpg
刻瓷《乔布斯》  作者:刘金铎
    三、 邵阳刻瓷的成就
    邵阳市刻瓷艺术研究所致力于发展邵阳刻瓷这项传统手工艺,让这项手工艺文化得以传承,2013年开始参加国内各大展览,代表作1、《齐白石肖像》在2013年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银奖;2、《乔布斯》获第14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百花杯”金奖;3、《沧桑》在第49届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获“金凤凰”创新设计大奖赛金奖,另有多件作品被国家、省、市和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博物馆、非遗馆、美术馆收藏。
沧桑.jpg
刻瓷《沧桑》  作者:刘金铎
 
来源: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  时间:2014-07-18 10: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