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协会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湖南工美行业最新动态
  • 戴清升《石菊假山》
  • 釉下五彩瓷盘 邓文科《
  • 木板烙画 《天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美博萃 > 会员论文会员论文
浅淡宝庆陆氏竹木根雕起源与发展
邵阳 陆凡林

    邵阳地处湘西南,山多田少,木材、南竹遍地都是。陆氏竹木雕起源于明末清初。朝作公字三阳生明天启甲子四年,三阳公有三个儿子,第三的儿子叫承基,生于清顺治己亥十六年,陆氏十七世传人,字卓英继承父业竹木雕技艺不落凡庸,康熙年间帅徒修建梅岭亭,不记劳费,族谱上有记载。碑曰:卓英老人,则暮年之乐,善竹雕也。雕刻也是他老年乐趣,一种情操修养。
     陆氏族谱记载“卓英公夫妇传,公讳承基,字卓英,行木工授徒,仍休休平易,有退让风殳。……..肫笃之性固其素定者然也器局豪爽遇募修慷慨仁之道路桥梁等类不躬与劳费者蓋尟梅岭亭。有碑曰卓英老人则幕年之乐善竹雕也”。

1.jpg

    到了乾隆年间,吉條公,字梅吕,文武双全,能写能画,能雕刻,他教学徒每天安排写字,绘画,雕刻,未已年80岁还捷步如飞,作书画不用带眼镜。
    族谱有记载“嗜学木雕,於吾族,创修祠宇,神龛精善竹雕也。二艺始下,作书不须镜而点画细嫩”。
2.jpg
    他自提联曰“富与贵末之逮也,寿而康其庶几乎”。他儿子仁壮公,生于嘉庆丙寅年也,同样继承可他的技艺,族谱上有记载    “男耕妇织;恒惜物力,式法於家,木雕竹饰也”,也就是现在的半工半农,他在梅岭亭雕了一个能容十二人喝茶的柘木树根茶桌,让过路人喝茶,因为清代从宝庆上云贵,就是从这经过,梅岭下一个柘木亭,从柘木亭到梅岭亭有108级,所以又叫上梅岭;梅岭到岩口铺中间还有个望梅亭,上下的人都会在这里歇脚喝茶,乘凉。梅岭旁还有个马蹄印,传说是吴三桂的仙马经过踩的。谱上有记载。
    梅岭现属邵阳县岩口铺镇距镇两公里。清朝和民国初期这里还是由宝庆至云贵的官道路面,皆由石块铺成。从柘木亭至梅岭共有108级现广房后裔居此,亭中有柘木根茶桌,梅岭风景优美,岭上远眺百里群山,尽收眼底,岭下石级上有马蹄痕迹,相传为仙马所踏梅岭原有楹联两幅;茶桌能坐十二人喝茶乃吉條公所做。
3.jpg
    <一>困观云影鹜梅岭  静听风声响马蹄
    <二>梅寄一枝春向故人问讯  岭排千叠画听过客传观
    此亭是日本侵略中国时,民国军队在没有接到蒋介石命令时,利用本地人《陆氏家族》陸志方冒充伙夫给日本人送饭,当时日本的钢炮阵地在我村观云与碳山、碰田交接的马里山上,国民军在梅岭两高地相对应,陸志方借此机会把日本钢炮位置图画下,送到国民军属在的梅岭。国民军顺利取得了胜利打败了日本鬼子,可惜在这次战斗中,梅岭亭被日本飞机炸了。。
4.jpg
祖传茶桌
5.jpg

祖传神笼
6.jpg
           建筑屋宇,雕梁画栋
 
 
  陆氏竹木雕刻题材广泛。包括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戏剧小说,以及祥禽瑞兽,花鸟虫鱼。仙花兰草等吉祥寓意题材。有通雕,浮雕,圆雕,阴刻等雕刻工艺,尤以圆雕通雕最为雕刻题材广泛。包括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戏剧小说,以及祥禽瑞兽,花鸟虫鱼。仙花兰草等吉祥寓意题材。有通雕,浮雕,圆雕,阴刻等雕刻工艺,尤以圆雕通雕最为精湛,具有特色。竹木雕刀具从选材制胚用的木槌、刀凿、钻、锯。到雕刻的方凿刀,圆凿刀,挠凿刀,毛尾刀,斜刀,平刀、三角刀、勾刀、釗刀,圆刮刀,平刮刀,锯凿刀,长颈圆刀,圆凿,角凿平凿等一应俱全。技法娴熟细腻,所雕刻的人物动物结构饱满匀称。纹饰繁密巧妙,最具有湘中南地域的特色。
    做根雕还有专用的锯锉类:手锯、刀锯、弓锯、圆木锉、扁木锉、三角木锉、钢皮锉、油石锉等。
 
7.jpg
 
       
    做竹木雕用的锤刷类:奶子锤,木槌,橡皮锤,斧子、钢丝刷、毛刷、竹篦刷。
竹木雕曾流行“无雕不成器,有刻斯为贵。”的说法。陆氏竹木雕刻艺术以其巧妙的结构和精美的雕琢保持了自己永恒的文化与艺术价值。不仅讲述着丰富的故事,也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增添了色彩。
     悠远流长的陆氏竹木雕刻艺术,给整个历史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也给我们的视觉与心灵带来了无限的欣慰与享受!透过丰富多彩的竹木雕形式和题材,我们窥见到不同生态环境,文化和风俗所塑造的不同人文景象。
    唐代的韩愈将一件似人的根雕艺术作品视为“神佛”称之为《木居士》,在《题木居士》中曰:“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提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朽蠧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如何?”从叙述中不难看出唐代的根艺术备受文人的青睐,根雕艺术创作注重自然美,制作上强调不以刀斧为奇,稍加剖,磨而巧夺天工。创作中垂青于天趣,神韵,自然美表现得出淋漓尽致,局部雕刻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使作品更加传神。
    陆氏竹木根雕艺术重自然轻雕刻,构图讲究,形态上不求形全,力求神似,粗放与精细融为一体,粗则粗犷豪放,细则纤细如毫,注重根的艺术语言表达,根的形,线塑造恰到好处,立意深刻新颖,命名独特巧妙,简洁明快,以静求动,似像非像,大胆夸张,变形,线条的塑造能充满强烈的动态和韵律,更显得有个性和特色,把传统的和现代的根雕艺术结合得淋漓尽致。
    雕刻用的工具锤子有两种:铁锤、木敲锤,陆氏雕刻习惯用木柄工具,握在手中,顶在肩窝比较自如。要完成一件竹木雕刻作品,就必须使用各种凿子来削减,传统雕刻更需要各类不同型号的凿子来完成作业,雕刻出玲珑剔透的作品。凿子越多,说明工艺越传统,因此使用凿子也就是掌锯技法的过程,用凿的技法有横刀、勒刀、剔刀、逐刀、奏刀,有转折,如果运用自如,就能生动的体现出各种木竹质的雕琢美。
    陆氏竹木雕刻握凿发与执铅笔相似,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握住凿子2/3处的位置,【三指握凿法】参见图(1)左手拿雕刻件,右手无名指托在作品上,小指自然微曲,三指握凿要有力,凿子紧贴雕刻件往前推进,不能飘,滑,游,浮,如手劲不够借助右肩窝<顶肩法参见图(2)>顶住凿柄,和手一起向前推进,这种用刀法是陆氏雕刻的一种常用的技法,雕刻速度比腕力要快,另几种凿子的握法见图(3)(4)。
8.jpg

   
四指握凿法, 五指握凿法。
    1.   平口凿的用法。
    平口凿使用很广,大的平口凿刻大的平面,平口凿用于雕刻同凿口相平的地方,凸隆的部位,大面修光和大面开料,用平口凿雕刻的面,利落明快,菱角分明,给人爽利明确和肯定的感觉。
9.jpg
 
    2、正圆口凿的用法
(图6)
    在人物雕刻中,衣纹处理极为重要,衣褶有疏密、粗细、长短、虚实、松紧的变化,要刻出丰富的衣纹变化,不仅靠创作时的设计能力,也需要用各种大小不同的凿子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圆口凿最能解决衣纹的深浅变化,正圆口凿,凿口呈弧形,能转折起伏的使用。用凿技巧高的可以将正圆口凿握在手中使用凿口滚动使用,刻出的衣纹变化无穷。正圆口凿进凿削木较深,大的圆口凿适合雕刻弧形面和曲线形。
    3、反圆口凿的用法。
    竹木雕的风格与技法相随,不同的风格就有不同的操刀技法,陆氏雕刻常用反口圆凿雕刻或打坯。雕品会有圆润、浑厚的韵味。单一用各种不同的反口圆凿,也可以完成整个作品的雕刻过程,其雕琢效果和同油画中的笔触,粗犷有力,浑厚拙朴。反口圆凿使用方便,任何角落,凹凸都可以雕出,用反口圆凿刻画人物结构不易不毛病,甚至有丰满和醇厚的感觉。
    反口凿的使用方法
10.jpg
图(7-8)

    4、雕刀的用法
    竹木雕种类繁杂,有各种人物、动物、花卉、虫鱼、山水景物。雕刀的用处在技法中被成为“勒”。前辈艺人雕刻花板,大部分用了雕刀的技法,雕出各种人物深浅变化的衣纹,人物修光,经常碰到死角,逆手的地方,或者无法处理的纹路,雕刀在这些方面能发挥出其他凿子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5、三角凿用法
   三角凿即与木刻版画所用的三角刀形状相似,
11.jpg
(图11)

    三角凿的用法
    三角凿即与木刻版画所用的三角刀形状相似,刀口呈“V”字型,大的三角凿柄长25厘米,小型修细用的三角凿柄长与钢笔差不多。大三角凿用于刻较长的边线、腰裙位置、衣纹草褶。
    陆氏竹木雕有一定的程序
   1、打坯
  打坯是所有雕刻程序的第一起手。陆氏竹木雕打坯分两个步骤:粗坯和细坯。陆氏的圆雕打坯是“五头抱一头”即双脚靠在木檄上,夹住坯料,左手握凿,右手轮木敲捶,进行敲打,传统打坯法则是坐在标准的凳子上,坯料放置于打坯凳面上,用脚勒住打坯绳进行敲打。
 
    当选好坯料后,将安置在凳面上的贴面凿一小平面,使其放在凳子上不滚动,在坯料上勾画出雕刻轮廓,凿削部分的大体线位,用绳套勒住,先从头部开始,要用平口凿的斜面,凿击下颌线,留有余地地逐渐深凿,凿击脸部的阔窄,从上至下,从前至后,由表至里,由浅入深,从上至下,就是从头部开始逐步到脚跟;从前往后,就是先凿出前身再凿后身;由表及里,就是从坯料表层开始,一层一层向内推进;由浅入深,就是从实到虚,留下实处,敲进虚处。
    打坯是雕刻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的构思中的造型细节,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粗坯要初步形成的作品的轮廓,民间师傅常有“宽木窄铁”的说法,留得肥大能改小,先敲出大的外轮廓,逐步内修,逐步具体,打坯还要随机应变,就是要根据坯料的原型,看能雕刻出一件什么作品,就做什么。
    2.敲细坯
    敲细坯要从整体着眼,调整比例和各种布局,然后将人物的具体形态及面部五官,四肢结构,道具,服饰的式样,佩饰的分布进行较为概括的刻画,敲细坯时,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应趋明朗。
 
    3、戳草褶
    当细坯敲击作品的各个具体形状后,就可以在工作台上戳草褶<见图16>草褶做得准,修光就省力。陆氏竹木雕刻草褶是雕刻中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当敲坯还不很难准时,在草褶过程中可以纠正,我们把这道工序叫做“三过坯”。因此,戳草褶就是整个作品的每个细节部位从上而下,从前至后,对人物的形态,纹理线条,披肩首饰,手脚的大小,大至结构调整一番,脸部五官的准确位置都要刻出,并给于详尽的定位和清楚的交代。
    4、修光
    草褶完成,即是所雕人物结构、动态、衣纹深浅、疏密、重心稳定都已达到心中的要求,而后开始修光,修光有修光的专用凿刀,叫修光刀。
    打坯是从上而下,修光则是要从下至上,下是衣褶的顺序,使衣纹更具有质感,结构清晰,线条明朗,修光刀要注意坯料纹理的顺逆,应顺纹进刀,握雕刻件的左手要始终位于拿刀右手的后面,不能任意猛进,否则可能滑刀伤及作品,或者伤及自己左手。
    人物脸部修光.要留在作品的修光的最后完成,过早修出五官,  有被碰损的危险,脸部修光要从鼻梁开始,鼻子定位准了,左右两眼和左右脸颊就不会有偏差,就要定出两眼之间的距离,以及眼睛的比例大小、长短,眉毛的高低,嘴与鼻子的距离,宽窄,较准确的定位出“三庭五眼”“三庭”即发际线到眉毛,眉毛到鼻尖,鼻尖到下颌,“五眼”即是正面脸颊以一只眼的长度标准,共分五等分,两眼之间的距离为一只眼的宽度,左右眼眶外又各一眼的宽度,这就是绘画上来讲正面画脸的视觉比例,但是在人物雕刻时,为刻画出脸部的俊俏和眼睛的神韵,往往都是把眼睛刻得稍长一点,才能达到艺术的视觉效果。
    5、擦砂(搓磨)
     以雕塑的眼光来审视,有些竹木雕可以不用砂搓磨,只要作品能把主体反映出来,并取得满意的艺术效果就可以了,但是竹青雕和竹根雕不同,雕者只取竹根作为雕刻的材料,就是由于此材料有细腻的纹理质地,因而竹根雕只有通过擦砂搓磨后,彩绘显示它木质的细腻感,通过搓磨、上蜡,竹根,竹青雕呈现出的内在色泽美使人爱不释手,这种美感和黄杨木样是其他任何木质所无法媲美的。因此竹雕刻不主张粗犷美。
12.jpg
 
    竹雕擦砂的方法很有讲究,陆氏竹木雕刻经验极其丰富,先用2-2.5mm厚的玻璃片刮光,再用砂纸、木贼草擦磨,第一次用240号木工砂纸统擦一遍,每个角落都要擦到位,脸、手部的肌肉要留着,第三那边要用400号木工砂纸擦脸部五官和手,要轻擦以防止磨损,因为稍有不慎,就会擦掉肌肉结构。
    6、修细
    修细顾名思义就是修出细节部分,将作品的各个部位修得更细,修细工序是留在砂磨之后,因为修细的部分是眼、眉毛、头发、指甲、纹饰、图案等,一些极细浅的图案花纹,要用针凿出来细刻,(见图19),在传统产品中修细工序不可缺少,未经修细的产品还属粗糙,达不到精雕细刻的要求,修细的工具主要是三角凿和方圆的针凿
    7 、上蜡
    竹木雕作品经过擦砂、修细,最后一道工序是上蜡,陆氏竹木雕传统的上蜡方法,常用川蜡,蜂蜡,用棕刷,布条蘸着在作品上反复的摩擦,现代的上蜡是硝基木器清漆,加香蕉水调和后用小毛刷蘸着刷于作品表面<图20> 待干后在刷第二遍。
    8、配底座
底座是根据作品题材内容,大小高低,简洁繁杂来设计。配底座要根据作品的造型形式,主题来考虑设计,复杂的作品,底座要相对简单,如题材内容较庞大的作品,底座设计的很花哨,就会削弱主题,喧宾夺主,组合式的人物题材必须配底座来整合,稳固,例如《邵阳土法榨油》底座的颜色一般情况下要比作品颜色深沉稳重。
    人物雕刻是所有竹木根雕题材中最难刻画的对象,要雕好人物,首先掌握好形。形是人物中最基本要求,有形才有神,在这方面,工匠和画匠的要求是一样的,民间雕刻艺术总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手教口授,作品也都在同一种内容上反复复制。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后,对人物竹木根雕中的人体结构与比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人体结构和肌肉运动的规律是一门专门的科学——人体解剖学,民间技法中的口诀是从外观着眼。
    人物雕刻中,仕女雕刻造型千姿百态。传统雕刻中美女的概念是“新月眉、鹅蛋脸、樱桃小口杏子眼,杨柳腰、削双肩,纤细收、步态缓,主要掌握两点:一是曲线,二是节奏,如站立姿势要稍呈S形曲线。
    一、弥勒
    弥勒是我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布袋和尚,世传为弥勒的化身,身体太胖,眉皱而腹大常以杖挑布袋入市,
    弥勒造型要掌握五短身材,即身短、脸短、手短、脚短、指短。
    陆氏竹木雕刻七法言六要
    雕刻七法即:外形切除法,相纹操刀法,先前而后法,留实凿虚法,进刀行止法,勒剔切割法和抠刮代削法,这七中刀法技艺无论是打坯还是修光都会用到,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外形切除法,
    竹木根雕的块面切除,是打坯中达到快捷的速度所选用的方法,即用毛笔在坯料上画出几块多余的部分用锯切去,有些地方需要深切,需要打坯凿劈去看纹路或者竖凿行刀,或用反圆劈刀,以保持整体结构完善,衣纹飘舞,去除斜料时以左手五指握柄进刀,如到边缘用四指拿刀,小指抵在坯件上,以稳住刀凿,可作左右前后退进而不偏不倚,从而放置剥裂。
   2、相纹理操刀法
    打坯或修光的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坯料的纹路走向,一定要顺着纹路行刀,因为竹根有节多,纤维结构复杂纹路,变化无常,尤其是细小或飘拂部分,以及风带,裙摆,首饰,更应着纹路的顺向进刀,稍有疏忽就容易叉刀,造成作品部分断裂,轻则破坏效果,重则整件作品报废,这是刀法不正确造成的损失。
   3、先前而后法,
    竹木根雕的打坯或者修光,都是按照先前而后的方法进行的,尤其是打坯,一定要严格遵守给自己留有修料的余地,一块坯料从上下刀高的部位在前慢慢深入往后退,鼻子是脸的最高部,如鼻子稍有改动,整个作品都要有往后退,这样便会一动百动,如果打坯不考虑退路,前面还没有凿准,后面就是基本凿实,若前面部分略有改动,退路就会有问题,会造成作品结构失调,比例不标准等缺陷。
   4、留实凿虚法
    在打坯中,留实凿虚属于技法问题。雕非常讲究虚实变化,该虚时虚,该实则实,比如一个人的胖和瘦都不伤及骨,从这层意义上来说,骨是实,肌肤是人体的虚,就好比一块布料,将它铺在地上,它就是一个平面,将这块布铺在桌面上,桌面就成平面,垂下的部分就是虚,如果将其披在人体上,就成为服饰,随人体的运动就会出现虚实不同的变化,雕刻工作者在学雕刻之前,要先学习艺用解剖,明确人体结构,弄清虚实关系,这样在雕刻实践过程中,才能把握分寸,留实凿虚。
   5、进刀行止法。
    在竹木雕刻的修光过程中,需要采用进刀行止法,既在收操刀,左手握雕件进行切削修光,这种刀法用大凿的较多,在操作时除注重看纹理进刀的深浅,具体操刀方法是在右手拇指和食指的指尖与中指的第一关节以拿铅笔的形式家住凿身的部位,凿柄用肩窝顶进,<见图-23>在进行刀修光切削时,无名指顶住工作台边沿或作品上,右手小指自然弯曲,有指力和腕力进刀,可行可止。
   6、勤剔切割法
    在修光过程中,往往在较长的褶缝边角凹凸地方,很难处理掉杂屑,要达到彻底整体利落,就必须用勤剔切割法,出去杂屑,勤剔切割是一把雕刀的四种用法完成的,该法是将这四种刀法并用,方法是用三指握刀,左手四指握住作品,以左手拇指推刀背,朝右往刀口方向前进,以这种方式勤刀,上施切一刀,下施切一刀,清除未净,再用反方向剔割,另一种握法,即右手四指并拢握住刀柄,大拇指顶在斜形柄端,刀口向外,用左手拇指推刀背,左手四指握住刀背,左手四指握住作品,朝外施力,再左右各一刀,将杂屑割除,勤剔割要顺坯料纹理进行。
   
   7、抠刮代削法
    有时候在修光的过程中,作品动态复杂,有些部位无法切削,如深凹、窄小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就采取抠刮代削法来达到修光的目的。这种刀法是用锋利的反圆口凿或正圆口凿来抠,直至光平,在实施时要注意作品件木纹的方向,灵活操作。
13.jpg
 
一、修光六要
    修光六要就是修光工序必须掌握的六种要领,即凿、刻、削、剔、抠、修。
1、凿
    凿就是在雕刻过程中碰到较深的部位,或者是还需要改动的地方,可以把作品搁在膝盖上,右手拿锤,左手握凿,凿去余料。这是需要凿、锤配合用。
2、刻
    刻是指右手握凿刀,用肩窝顶,用力刻作品,如用凿口斜侧刻,刻线,刻字,刻衣纹的走向,用三角凿入木料,这种握凿,用凿方法都是刻。
3、削
削是指用凿的斜面削去木料表层,慢慢地可以层层入深,削时用凿要很薄,千万不可深切,在作品修光时首先要掌握“削”的握凿法。
4、剔
    剔是用圆口凿或者反圆口凿来挖,尤其是镂雕中经常使用抠的技法,以表现出作品的玲珑剔透。
5、抠
    抠是用圆口凿或反口凿来挖,尤其是在镂雕中经常使用抠的技法,以表现出作品的玲珑剔透。
6、修
    整件作品的完成,是通过修光的各种用刀方法,使作品达到完美的程度,这种“修”是指以及细致的操刀,修饰各部带毛刺的、不整齐、不顺畅的边缘及图案和毛发等。
    陆氏竹木根雕的作品注重天趣与人意的有机结合,突出神韵,意趣和思想,个性鲜明独特,品味高雅隽永,既能保留传统精华又兼顾现代人审美情趣,采用竹木根局部施雕法、乱刀法、连体雕法、,组合雕法,作品竹刻《鸳鸯笔筒》获第五届省工美精品大赛铜奖,《刘海戏金蟾》之一获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创意奖,《刘海戏金蟾》之二获中国旅游博览会铜奖,近三十年来,在传统竹根雕艺术的基础上吸收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等艺术的养分,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从而创作更多的艺术精品。
    探索竹根雕的美学
    特点有:
    (1)天趣美,即自然美、天然美、中国的竹根雕有一条原则,叫做“天趣为尚”首先要懂得自然美,自然美不是人力能够达到的,大自然中竹木丛生,形态各异,终年长青,经历岁月的风雨锤炼,形成自身质地坚韧,纹理细腻,色泽淡雅的风格,竹木根雕讲究的是“雕而不雕,不雕而雕”而巧妙利用竹根部的须根,竹节和竹质肌理的自然美感,做局部雕刻的一种形式,使人工雕刻与天然竹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常称为“局部施雕法”。而这种雕法造型较多的是人物头像,这不尽是竹根的形象近似乎人物的头脸,更主要的是竹根部的竹肉厚,可以作深入的雕琢,而是其天然的竹须根和竹根上端的节间,更是艺人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一旦巧妙地处理,竹根雕头像便会发出神奇的光彩,因此竹根局部雕塑头像更为清新自然,能反应竹质特有的天趣韵味。
    在采集到竹兜头后,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竹根大体的形状,看适合做哪种人物头像创作,然后再仔细观察须毛的朝向,如:下垂的可以处理成头像的髯须,上翘的可以处理成眉毛和胡子,有的甚至可以处理成帽子的绒毛和裘皮,而根部上端节间变化更多,帽子、围巾、衣领都可以借此得到巧妙的再现,一旦构思成熟,便可因材施艺,依势造型,使作品达到“及物之体、尽物之神,得物之势,”的境界。
     例如竹根雕作品“智者”便是充分利用须根的走势创作的以为睿智老者的形象,将毛竹根部布满的须根工艺处理后,作为老者的胡子,须发和眉毛,在刻画脸部时,刻意塑造出老者智慧慈祥的神韵,给人以智者的感觉,那光光竹节,刚好成了老者头上戴的帽子,得体而自然。
 天趣美是竹根雕的条件,它与人的本性更加接近,更加和谐,自然美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美使人赶到大自然的纯真、质朴和温馨,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增添了感性色彩,更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2)意韵美。
    意韵美是竹根雕的灵魂,所谓意韵美就是把作者融入到作品的感情意象,它体现出物我合一,表现广阔而深远的时空观念,给人以情感的激动和思想的共鸣,而它深层的文化意义则在于具有哲学的内涵,与瑟夫鲁说:“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竹根雕作品能追求这种意韵美,也是竹根雕作品的最高艺术境界,艺术的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情感。内心生活的奥妙和热情世界。在熟悉竹根雕的自然形态基础上,要先融入到形态中去,只有把竹根雕的自然形态看透,才能激发出丰富的想象力,使形体活起来,将最美的意融入到有限的形体中,在认识自然形态的基础上,要根据自身生活积累,人生处事的感悟和喜怒哀乐的情感的一种寄托。
    如我创作的一件竹根雕作品《刘海戏金蟾》百态之二,获得湖南第二届旅博览会铜奖的作品,题材是在中国流传广泛的故事《刘海戏金蟾》这个故事讲述刘海返老还童成仙,变成相貌清秀,不修边幅成了活泼可爱的胖小子。   
    陆氏竹木根雕发展 至今,在传统木雕基础上开创了竹根雕,竹青雕刻笔筒,油茶树榴雕,黄杨木,阴沉木,紫微根雕等及富有陆氏化的品种。为承接和发展陆氏竹木根雕的艺术作出了贡献。其主要作品有竹根雕《刘海戏金蟾》百态,香樟木根雕《九龙观音》等。
    在继承传统艺术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吸取西洋雕塑的长处,弥补民间雕刻的不足,以当代生活为题材,经过长期的苦苦追求,已展露出独特的特色形成陆氏竹木根雕群体。在传统造型的技法基础上融民间艺术和学院派艺术这一炉。作品浸透着中国画泼墨写意在竹根雕,竹刻艺术中的底  蕰。陆氏竹木雕刻的艺术手法是放松局部雕强调整体感觉,现代人造型严谨,历史人物大胆舍弃,以一丝不苟,这传统竹木雕刻开拓了新的意境。其作品在创作上也有不同凡响的成就。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的创作思路。其作品《鸳鸯竹刻笔筒》从构图到雕刻形式,使异型卷书竹笔筒在竹刻中得到了新的发挥,手法新颖,玲珑剔透,衣纹简炼,刀法圆润。人物动态逼真,讲求面部的神韵,衣纹柔软,有风吹水波纹之感。人物面具更是独家所有,讲求布局和透视,立体感强,刀法灵利,雕镂玲珑剔透  ,人物雕刻刀路浅薄,衣纹平顺,面部圆润,表情丰富。
 
14.jpg

 

来源: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  时间:2013-09-19 20:27:51